极客数码,专为Geeker推荐好玩的极客数码产品、创意数码产品

优缺分明的小钢炮,小牛 M1C 路试体验

2016-05-18 04:30 浏览: 1722350 views 我要评论(0 条) 字号:

在 4 月份末,小牛发布了最新一代产品,M1。有人称它为 N1 mini,是因为它的“身形”偏向苗条。整车体积都比小牛 N1 小了一圈。这也暗示着它瞄准的是女性用户,不仅是外形有偏向女性设计的倾向,而且多彩的喷涂颜色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那它到底是不是“女性专属”呢?就让我这个男生编辑体验之后给大家道个明白吧。

在小牛初代产品小牛 N1 刚刚发布的时候,出色的造型设计让许多用户喜欢上了它,尤其是市面上没有那么接近于传统摩托造型的电动车可供选择的时候,小牛 N1 就更具吸引力了。M1 延续了 N1 的设计原型,但是整体变得更轻更小巧,更加适合在都市里骑行。

外在|喜不喜欢看个人

前脸的标志性的天使眼设计,也就是环形日间行车灯得以保留,这也是想象之中的事,毕竟从 N1 开始,大家就通过这个天使眼产生第一眼好感。在 M1 上,前大灯是由天使眼和三颗 LED 灯珠横向排列组成,但相比起 N1 亮度却差了一点。官方宣称经过调试,M1 的前大灯光线分布更均匀,而且照射的距离会更远,达到汽车级别。



实际上,因为 M1 的远光灯采用的是三颗灯珠横向排列的设计,对比起 N1 竖向排列的设计,照明的横向广度更大,照明的角度更宽。而且它的远光灯设置角度偏上,更方便夜间照射路牌,可以提前看清路牌指示。

如果说到 M1 的照明系统,那就不得不提在 M1 上新增的自动回位转向灯功能了。我们知道大部分电动车/摩托开启转向灯入弯,待出弯后需要手动再关闭转向灯,甚至部分汽车也还用着这种原始的转向灯操作方法。不过 M1 在入弯之前启用转向灯,转向灯闪并伴随着徐徐指示声响,当转弯角度大于 60 度,出弯后摆正车头转向灯会自动熄灭,不需再进行手动恢复,这对许多大头虾用户来说都挺实用,尤其是对小白驾驶员而言,更是一个福利,想想自己当年学车时的血与泪,还是挺感慨的。


光是灯,小牛就花了不少的功夫,首先前大灯使用了光线感应传感器,在感知到周围光线较弱,需要使用远光灯的时候就会自动启用;钥匙孔位置之上有小小的照明灯,方便夜间寻找钥匙孔;尾灯一体化,更酷同时也增大了可视角度。这一切都是为了或多或少地增强安全系数,用户善用这些功能,的确能让交通变得更规范,而不像外界传统印象中那样,电动自行车只会给交通添堵。




在欧洲国家,人们喜欢骑着摩托或者小型交通工具出行,也不见欧洲人吐槽这类交通工具会对社会交通乃至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但在国内,治堵的政策第一项往往就是拿摩托或者电动车开刀,这种政策的出台,老百姓不能单纯地去责怪。在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骑行小型交通工具的人往往横冲直撞,不怎么注意交通规则,添堵那是自然。

不过小牛在电动车上引入了那么多汽车级的科技,一方面是增加卖点,增强安全性;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为了让驾驶者有一种驾驶汽车的感觉,进而敦促用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序行驶,这或许才是小牛想给这个市场带来的玩法,一个有序的玩法。

动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部 M1C,采用了博世的高性能无刷电机,这跟 N1 一样。M1C 的电机额定功率是 600W,最大扭矩是 85 Nm。单纯看这些参数你可能会有点懵,这样理解:扭矩越大,代表着加速性能就越好;功率越大,最高速则越大。通过解锁,它的最高速度能达 40 km/h,这个成绩在电动自行车界算不上突出,只能算是一般吧。



▲上图里的帅哥身高 175 cm,仅供参考。


周末的时间我骑着 M1C 与 N1 相比较,多亏于较轻的车身重量,两者加速性能相当,都算比较快,前者在 6 秒左右能达到极速。我们在行驶的过程中,有一段路程比较少车辆通行,且路面状况比较好,于是我们两辆车都开到了极速,N1 的极速在 50 km/h 左右(下坡时会快一丝),虽然我开的 M1C 在一开始能领先,但是渐渐地,用@Yeki_Chung 的话说就是,我连 N1 的尾灯都看不见了。

动力虽稍逊一筹,但在刹车性能上,M1 做到了与 N1 维持甚至更好的水平,前轮碟刹,后轮鼓刹,速度达到 30 km/h 时单用后轮刹车,在 10m 内能刹停,用前轮刹会更快。而官方的 20 km/h 速度下的刹车成绩是:干态 1.8m,湿态 2.5m。



诚然,M1C 在参数上本就输给了 N1,虽 M1C 有较优秀的加速性能,但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推背感,而是“抬头感”,即一拧油门,车子往前窜,我的头则抬得更高;而 N1 的加速则更加顺滑,不那么突兀。再加上这台蓝色小钢炮的极速也比不上它的同门师兄,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追求速度,则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辆白色的电动精灵,或者花上 6299 元入个 M1Pro 吧。

在路上|有乐趣的小车

在周末骑着小牛,在路上走着,迎面吹来的有清风,也有灰尘。突然让我想到,小牛 M1C 有它的驾驶乐趣,如果你喜欢他给你带来的“抬头感”,你就会喜欢它,但说到底它只是一个长得有个性的交通工具,大部分人将它买回家也只是代步罢了,没有太多的情怀和激情可言,毕竟激情是转瞬即逝的,实用才是永恒。


小牛给 M1 带来了许多实用的功能点,从 N1 得到的反馈和经验积累,小牛的造物主们将越来越多汽车级的功能和概念加在了 M1 上,一方面增加安全性,有了与汽车相当的语言,车与车之间沟通起来也简单很多;另一方面也为了驾驶者将专注力都放在路面上,而不是花在使用它上面诸多的按钮上,小牛“傻瓜式”的设计值得肯定。


▲仪表盘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信息布局更合理,小牛 M1 只有两个档位:节能档与运动档。


不过在小牛 M1 上那重新设计的按键布局我得吐槽一下,一改之前分布均匀的设计,变成了将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在左手位置,空间又比较挤,有时我想拨动转向灯,却还得在操作前瞄一眼转把才能知道要拨哪儿,在路上这样的体验着实不算好。


▲转把左侧按钮过于集中,容易误操作。


你把小牛 M1 当作一个代步的工具,小牛绝对可以胜任,偶尔还能调至运动档给你一些惊喜。舒适的座椅也能让你坐上一天屁股不疼不累,即使遇到比较恶劣的路面,它的避震也能给你一种实在的感觉,整车的调教应该是优于市面上大部分的电动车的。

周日我与骑行小牛出去,回程时遇到瓢泼大雨,雨后趁着歇雨间隙同样还是骑着小牛回去,M1 的表现让我有点惊喜,湿漉的地面对它的操控并没有带来多少影响,加速和刹车的响应还是一样及时,不过后视镜上的水珠光用手擦拭并不管用,对我判断后面车流会有影响,希望下一代可以加入防水涂层,当然用户也能自己买一瓶防水喷雾喷一喷后视镜,对这种情况也会有缓解效果。

续航|中规中矩,仍算可靠

想想还有什么没说到的,那就剩下续航了吧,在第一次满电行驶时,M1C 行驶了 34 公里,看一看仪表盘,剩余电量还有 9%;同行的 N1 行驶距离相当,但剩余的电量却还有 25%左右。当晚我将两辆车的电池都取回家充电,6 小时后 M1C 的电池终于充满电,记住,M1C 的电池容量为 20Ah。


▲小牛 M1 的电池放在尾箱里,占用了大部分空间,剩下的位置连放电源适配器都不够。



第二天我又骑着 M1C 出了门,最后行驶了 37 公里,剩余电量 21%,路上有三分一的时候是以极速也就是 40 km/h 左右的速度行驶的。两次行驶经历让我感觉到小牛 M1C 的续航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照顾到计算上班来回的距离,从家出发到公司的距离最好不超过 20 公里,当然如果你能在公司充电的话,这个安全距离可以放大一倍。


▲小牛 N1 的尾箱可用空间要大很多,除放一个头盔,还能放一些琐碎杂物。

最后,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小牛 M1 是女性专属的电动车吗?答案是,也不是。轻盈的身材、轻松的转向,看上去 M1 是更适合女生驾驶,但经过了整个周末的试驾过后,我认为男生骑 M1 也不是什么问题,除非你身高一米八以上,那么看上去会显得很笨拙。(开着这辆蓝色小钢炮回头率还挺高的,洗剪吹们也会很羡慕哦。)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