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数码,专为Geeker推荐好玩的极客数码产品、创意数码产品

Surface Book 深度体验:终极 Windows 笔电就该如此

2016-05-17 17:30 浏览: 839947 views 我要评论(0 条) 字号:

2016 年的今天,Surface 已经成为了平板与笔电领域的新宠,也许它并不如 iPad 那般家喻户晓,但是凭借多年积累的优秀工业设计和产品理念,包括 Apple 在内的品牌都在争相模仿它。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Surface 风光的背后却有许多负面历史似乎已经被遗忘在角落里。

Surface 的诞生曾经被视为是一个笑话。

从 Surface RT 到 Surface Pro,再到 Surface Book 以及可能诞生的 Surface Phone,微软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功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硬件品牌,这在微软的历史里也仅有 XBOX 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了。而在这几年,唱衰 Surface 的声音不绝于耳。


就像见证着 Lumia 从诞生到走向没落一样,我也是从零开始一直见证着 Surface 品牌的成长。只不过两者的结局无疑将会是截然相反的。Surface ProSurface Pro 2Surface Pro 3 我都有和尾巴们分享过体验文,然而……这几部设备我最终都没有下定决心购买,直至 Surface Book 的出现,我才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一名 Surface 用户。

促使我入手 Surface Book 的理由很简单,我需要一部真正能够肩负工作的笔电,而不是像 Surface Pro 一样以便携性为主,却牺牲了键盘输入体验。

曾经我在微博上说过,如果微软出一款传统形态的 Surface,差不多在 14 英寸左右,那么我一定会第一时间购买。只是在当时而言这样的想法毫无疑问是不切实际,因为 Surface 从诞生之初就是肩负着成为未来笔电形态的引领者,如果出一款传统笔电,那岂不是打脸?

当然,后面发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微软在去年底的硬件发布会上揭晓了 Surface Book,如此突然的宣布让人不得不感叹微软的保密功夫,简直好得有点不可思议!而这种突如其来的幸福让我一下子变得有点不知所措。尤其是第一次观看宣传片时,内心一下子就燃起来了。


然而高昂的价格却也是一大门槛,最初我其实是打算买 Core i5 处理器加 128GB 固态的版本,后来想了想,都这么贵了,何不直接上 Core i7 加 256GB 固态的版本呢?于是,这预算一下子就多了好几千……考虑到可以分期,咬咬牙入手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人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对吧:)

最后,我在国行首发没多久后,果断放弃等待港版而选择在京东入手了国行。由此,我的 Surface Book 之旅也正式开启,算下来,也用了大概 4 个多月的时间了。

这 4 个多月的时间,我认为我已经彻底感受到了 Surface Book 所有的好与坏,当然我并不打算在这篇文章把这些都完整的讲出来,因为那样需要太长的篇幅了。比起去讲得很全面,我更想从我自己使用的角度下,去分享我对 Surface Book 的看法。至于能否成为你购买 Surface 产品的参考,我更建议你结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去判断,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告诉你 Surface Book 与其它笔电的差异,究竟是在哪里。



MacBook Pro Surface Book

去年我凑巧有机会体验了几个月的 OS X ,设备是一部 MacBook Pro Retina 15 英寸版,配置非常好,比我现在用的 Surface Book 还要好。只不过……OS X 从初次接触到告别,虽说有挺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但是我一直以来都是 Windows 用户,Windows 平台对于我而言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我需要的一切,它都有。

留恋 OS X 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其封闭生态所能够创造的优势,例如图形界面上,OS X 的那种精致感令人惊叹,从 UI 细节到字体的表现,是几近完美的。反观 Windows,作为一个大而全的开放生态,微软在这些方面做得并没有那么理想。例如字体渲染,Windows 10 直至今天,中文字体的渲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界面图形的精致感上,也远不如 OS X 那样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我们都知道,微软已经在加速推进 Windows 在界面上的现代化进程,但是现阶段而言,它在英文界面下才是拥有最好的表现。


当然了,作为生产力工具,实用性始终是最重要的。至于 Windows 为什么更实用,这些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比如当我用过 Windows 版的微信,再用 Mac 版会很不自然,功能欠缺太多;我习惯用 ACDSee 看图和编辑,在 Mac 上就完全没有找到顺手的替代品;Finder 的效率低得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花了几个月时间我依然很难适应;再比如 Android 刷机,我每次都得切到 Windows;常用的一些工具比如百度云、搜狗输入法等等,Mac 上并不是没有,只是功能上一对比,真的就像是拿 Windows Phone 的应用比 iPhone 一样,差别太大。

手机,我可以多部设备同时使用,但是生产力工具我很难去妥协这些我所认为的 “缺陷”,加上 Windows 10 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用,以及 Surface 为首的众多 Windows 笔电在硬件上开始发力,我觉得再去神化某些品牌,是否显得有点打肿脸充胖子了呢?



Surface Book: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Windows 笔电

打上这句话的时候,我其实很想去掉 “可能是” 的字眼,但是这个定论是非常主观的。因为在这个 Windows 笔电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当下,哪一款才是你的最佳选择,其实和选择手机是一样的道理。这个选择说不定会是 Dell XPS,也可能是 ThinkPad X1 CarbonHP Spectre 又或者是 VAIO Z flip 等等,在微软的号召下,OEM 们已经开始觉醒了,这不,看看前面提到的这些产品,每一款都拥有着极致的表现。


▲ HP Spectre 13.3 是一款非常诱人的轻薄笔电。


▲ 2016 版的 VAIO Z 更加极致。

再回到我们这次的主角身上,如果你经过认真的对比那么你会发现,Surface Book 的综合表现是凌驾于这些产品之上的。它具备了上述这些优秀的产品所不具备的一点:终极。

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 “终极” 在 Surface Book 上的体现?不如先来深入了解 Surface Book 与其它产品所不同的几大特色。


从整机的重量来看,Surface Book 实际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独显版本的重量为 1.57 公斤,和 1.58 公斤的 13 英寸版 MacBook Pro Retina 相差无几,与 2016 年的 Windows 旗舰级笔电相比就要逊色非常多了。我曾经告诉自己下一部自用的笔电一定要非常轻便,因为我前几年买过 VAIO Pro 13,仅 1.06 公斤的轻便机身令人印象深刻。

而 Surface Book 并不是我预期的那样,它并不轻巧,入手没多久后我便买了 Côte&Ciel Isar M 双肩包,而在这之前我一直是用单肩包。至于我为什么会在重量上妥协,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我始终觉得好的产品,我可以接受你某些地方的不完美,但是你一定要有更多具有说服力的美妙体验能够打动我坚持去选择你。

我很庆幸的是,Surface Book 没有让我失望,它无愧为是微软眼中的 “The ultimate laptop”,其完成度之高时至今日我依然感到非常惊叹。



Surface Book 的分离式设计,体验究竟如何?

我觉得谈这一部分时,应该先来重新回顾一下去年底 Surface Book 刚公布时的宣传片。


这是一段注定要被载入 Surface 历史的宣传片,正如我在前文所说的,当它分离的瞬间时我确实很想告诉微软:“请收下我的膝盖和钱包。”

回到正题,前面我们虽然说到 Surface Book 整机重量并没有优势,但是它的屏幕部分在分离之后仅重 726 克,甚至比 Core M 版的 Surface Pro 4 还要轻 40 克。分离后即便是作为一款 13.5 英寸的平板,它的便携性也依然是极佳的,这很难得,因为它并不需要容纳大面积的电池,拿在手里自然不会觉得特别有分量。当然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平板部分仅有 3 个小时不到的续航时间。

另外可能会有一些朋友关心平板部分发热问题,我想说的是它在发热方面比现在的智能手机表现得还要好,毕竟有风扇加持。除非你是用来玩游戏,这种情况下任何设备都避免不了会产生发热,尤其是在夏天时。


而前面我提到的那些 Windows 笔电,与 Surface Book 相比虽然轻巧了不少,但是不能分离的设计多少让人觉得有点遗憾。今年春节回家,我便彻底感受到了 Surface Book 分离设计所带来的便利性。尤其是在长途车上和床上时,Surface Book 的屏幕可以反着插,能够像联想 Yoga 一样变成站立、帐篷模式,而且随着坐姿的不同,我可以非常便利的调整角度,这样看视频或浏览网页的体验是 MacBook、XPS 等传统笔电所无法带来的。


▲ 传统笔电可能是这样。


▲ 在 Surface Book 上可以这样。

纵观现在 Windows 阵营里,可以分离的笔电多数仍停留在和 Surface Pro 系列差不多的思路,并且绝大多数试图模仿 Surface Pro 的产品都在细节上失败了。因为这些类 Surface Pro 的产品大都没有解决好键盘输入体验不够理想的问题。

综合来看,现在 Windows 笔电已经有好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主打极致轻薄的传统笔电,这种类型的产品即使有触摸屏也是如同鸡肋一样,并且由于追求轻薄还丧失了续航时间,甚至是牺牲了性能,在工艺上也不会像 Surface Book 一样让人觉得非常有质感。

第二种是融合了多形态元素的传统笔电,比如前面提到的 VAIO Z,它的缺点是不能分离但可以多形态,所以作为平板使用时也会比较重,就像 Surface Book 不分离的状态下使用其它形态一样。

第三种是以 Surface Pro 为首的二合一设备,它们本质上是 Windows 平板,优势在于便携小巧,但是弱势也很明显,没有传统笔电舒适的输入体验,在使用场景的局限性上非常有限。

而 Surface Book,它其实很难定义成是这里面的某一种。它没有主打轻薄的笔电那样极致便携,却在做工表现上让令我爱不释手。它也不像第二种笔电一样,因为它可以分离变成第三种,化身成一款 Windows 平板,但是在作为平板时,它的扩展性又不如第三种那样完美,因为 Surface Book 的 USB 接口、miniDP 接口以及 SD 卡插槽都位于键盘底座。


▲ Surface Book 屏幕部分可以单独充电。

因此,从分离式设计谈到不同产品之间的这种差异化,优劣势,实际上我们在谈的仍然还是:究竟什么样的 Windows 笔电,才能称之为 “终极” 呢?

让我继续往下分享。



铰链的设计,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我记得在 Surface Book 刚上市没多久,集中吐槽的大概有这几点。

第一,是铰链的设计不够好,甚至会藏灰尘。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我用了这几个月来真的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即使是真的有一些细微的尘埃,我也只需要用布擦一下就行了。


第二,依然还是铰链的问题,有人说 Surface Book 存在一个头重脚轻的问题,因为当你去触摸屏幕的时候会明显晃动,这点我想说的是任何传统笔电都是如此,并且我始终认为这还是使用习惯的问题。以我自己为例,当我在用传统笔电形态时,几乎没有触摸屏幕的习惯。因此,如果你现在用着带触摸屏的传统笔电,并且还经常需要去触摸屏幕,那么 Surface Pro 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支架已经把 Surface Pro 牢牢固定在桌面上,即使你用力触摸屏幕也不会有晃动。


第三,仍然还是铰链的问题,因为它导致 Surface Book 盒盖不了,并且厚度看起来非常不理想。关于这点同样也是因人而异,就像我前面谈到的,如果它的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可以被更多美妙的体验所抵消掉,那么这些问题真的就是无关痛痒。

我不知道其它购买 Surface Book 的人是怎么看待铰链这个问题,我自己的话是这样,Surface Book 盒盖时它基本上都是待在我的桌面或者我的背包里,绝大部分都是后者,那么它能不能完整盒盖上,厚度稍微大一点,真的是那么重要?


其实,我用了这么久反而会觉得 “盒盖后” 的 Surface Book 正是它在设计上与众不同,最为特别的一面。



极佳的触控板体验和舒适的键盘手感

Surface Book 真正意义上的形态仍然是 “传统笔电”,只不过它能够拆开屏幕独立使用。在键盘体验这块,Surface Book 的表现是令人非常满意的,尤其是其触控板体验,是我用过的 Windows 笔电中做得最好的。这一块触控板和 MacBook Pro 一样都是玻璃触控板,面积足够大,与 Surface Book 同期公布的 Surface Pro 3 和 4 专用的新款实体键盘保护套,也同样采用了玻璃触控板。


不过与 MacBook 相比,这块触控板的体验仍有一点点差距。当然,如果你想彻底抛弃掉鼠标直接用触控板,肯定也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像日常的网页浏览,聊天输入等,这些其实对触控板的体验要求不会特别高,我自己在家里使用时就从来不用鼠标。在工作时因为需要涉及一些精准操作,通常会搭配鼠标使用。


▲ Chrome 49 开始便彻底改善了触控板双指滑动的流畅性,做到了和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一样舒服的体验。

Surface Book 的键盘输入时非常安静,手感适中完全不生硬,和 Surface Pro 的实体键盘保护套相比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对输入体验有担忧的朋友完全可以放心,毕竟微软在键盘领域早就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它方面,支持亮度调节的背光键盘自然是必须有的。


而作为一部可触摸的设备,我觉得还有必要再谈一个许多人存在着明显偏见的问题:Windows 10 的体验在 Surface Book 上表现究竟如何?比如,高分辨率的兼容性;比如,Windows 平板的触摸体验。



Surface Book 搭载了有史以来最好的 Windows

Windows 10 的设备激活量已经超过 3 亿,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我从 Insider Preview 一直用到正式版,已经完全离不开它了。我家里的台式机用来玩游戏,兼容性那是极佳。Surface Book 则是浏览网页、聊天输入和设计为主,在这几个月我所用的软件都没有任何兼容性的问题,无论是图形上的还是使用稳定性方面。

总会有一些声音说 Windows 的高分辨率体验不好,事实上它确实不如封闭生态的 OS X 那样理想,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 Windows 10 已经不是你可能还在用的 Windows 7 了,它在诸多方面的表现是让人满意的,我们既有海量的桌面软件,还拥有了全新的应用商店,在那里有着越来越多的主流应用,从淘宝、QQ,再到正在内测中的微信,如果你不喜欢桌面版某些软件臃肿的功能,应用商店的 UWP 版则可以更好的满足你,至少它们提供了更纯净的体验。


在高分辨率的兼容性上,Windows 应用几乎都是适配了视网膜,比如网易云音乐,我选择使用其 UWP 版而不是桌面版,在于界面让人感到更加舒服,而且还适配了视网膜。谈到视网膜的适配,桌面版的 Windows 软件确实是有点落后了,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这一现象基本是仅限于国内的桌面软件,国外的主流软件比如 Adobe 全系列产品,ACDSee 等早就已经完美适配 Windows 10 和视网膜屏幕、触摸屏设备。

国内的桌面软件大部分只是适配了高 DPI※却没有适配视网膜,只有少数软件是两者都做到了,比如微信和 QQ 的桌面版,这两款软件对于我来说都是使用频率极高,算是好事。而对于一些不是经常使用的软件,比如百度云、迅雷,由于没有适配视网膜,所以图标看起来会有点模糊。虽然不是核心软件,但还是希望国内的软件开发商们更加积极去跟进。
※适配高 DPI 是指 Windows 内置的显示比例放大后,软件不会出现界面上的使用问题,会跟随着 DPI 的变化而变化,这与 OS X 的显示器分辨率缩放机制一样。比如你用 MacBook Pro Retina,通常你需要设定成 “看起来像 1440 × 900 分辨率” 之类的这种缩放比例。

目前仅有少数一些 Windows 软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类软件都有替代品,你并不需要为之担忧。主流的软件上述内容也说得很清楚,只要你保证软件是最新版即可,尤其是 Adobe 系列软件,最新版的 PhotoShop 甚至比 OS X 版还要稳定好用。

别再拿什么不稳定或兼容性问题来看待今天的 Windows 10,那些完全没有亲身体验的偏见就是人云亦云。

Windows 10 的触摸屏体验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平板,我始终认为平板就是用来看视频和浏览阅读。提到看视频,Windows 10 应用商店已有爱奇艺、搜狐视频、Bilibili、优酷等主流视频平台的 UWP 应用。再提到浏览阅读,微软在 Windows 10 全新推出的 Microsoft Edge 则是一款针对触摸屏做了操作优化,且设计风格相当现代化的浏览器,在后续的 Windows 10 周年更新,Edge 还将支持浏览器扩展程序,也许那个时候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主力浏览器究竟是要继续坚守 Chrome 还是换成 Edge 。


Windows 10 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针对多形态设备而生的操作系统,也许它在触摸屏体验上不如 iPad 那样让人感到愉悦,但是,Windows 10 平板的体验已经远胜于之前 Windows 8 时代。因此谈论 Windows 平板体验究竟如何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大的必要性,毕竟你要弄清楚一点,如果你有一部 Surface Book,你大多数时间肯定不是触摸着它的屏幕,而是它合二为一时的传统笔电形态。分离的意义只是在于,你需要它变成平板的时候,它能够满足你。

另外,微软仍然在不断的通过更新来改进 Windows 10 在触摸屏下的表现。正在测试中的红石更新我们已经可以发现微软已经为 Windows 10 带来了对于触摸屏设备更加友好的开始菜单,同时,还包括了 Windows Ink 这类可以大幅改进触摸笔体验的全新特性。



Surface Book 拥有一块 “终极” 表现的屏幕

早前我还没购买 Surface Book 时,从海外的一些评测就了解到它在数据上几乎是傲视群雄的。而真正入手后的第一天,我便发现它的屏幕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是当之无愧的终极表现。100% sRGB 色域使得设计过程中或者欣赏照片时都是一种享受,1700:1 的对比度让这块屏幕在显示各种色彩时非常纯净,在它推出时,据称没有任何一部笔电是达到了如此之高的对比度。


屏幕表现决定了一款电子产品的好坏,在我看来是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最近我暂时抛弃 NEXUS 6 就是因为屏幕实在忍不了,大概是 Surface Book 看习惯了的原因,它在这方面出色的表现搞得我看家里的索尼大法电视也都有点不自然。



而作为一款触摸屏,Surface Book 可以通过标配的触摸笔进行更加精密的操作和设计,比如绘画。不过本文并不会谈及任何关于 Surface Pen 的内容。

另外,这块屏幕的 3:2 比例我有挺多看法的,这在文中的其它部分会陆续讲到。



那一块位于键盘底座的独立显卡,性能表现怎么样?

Surface Book 的部分型号搭载了独立显卡,它藏在了键盘底座,整合了一块经过定制的 NVIDIA 独立显卡,因此会变成双显卡的形态,在它没有分离之前就是一部性能表现极佳的笔电,你甚至可以运行一些大型游戏。而在分离之后,就是一部轻薄便携的 Windows 平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带独立显卡的型号相比不带独立显卡的型号,在重量上会有 60 克左右的差距。

既然 Surface Book 的显卡是藏在键盘底座,那么分离的时候怎么办?微软拿出了 “显卡热插拔” 的黑科技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我们需要分离,那么系统首先会提示你哪些程序现在使用了独显,你需要关闭后才能分离。而当你关闭了这些程序时,你就可以完成分离操作。


执行分离的操作也很简单,只要长按住键盘上的分离键等待亮灯就行,当机器发出咔嗒一声就能拔出屏幕。

考虑到这是一部拥有双显卡的设备,在 NVIDIA 控制面板里你还能针对不同的程序设定哪些要用独显哪些要用核芯显卡,或者干脆就让系统自由判断。

这块 NVIDIA 定制独显的实际性能虽说不如游戏笔电那样优秀,但是应对一些配置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大型游戏来讲依然是没有太大的压力。它的性能规格和 GeForce 940M 差不多相近,因此可不要太过于小瞧它。

Surface Book 的定制独立显卡与 2015 款 13 英寸 MacBook Pro Retina 相比,提升了至少两倍到三倍性能,视不同的使用环境而定,后者是使用媲美独显的 Iris 6100 核芯显卡。


▲ 《Ori And The Blind Forest》在 Surface Book 上运行极佳,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动作游戏。

在我实际的测试中,以暴雪推出没多久的《守望先锋》为例,即使是在 3000 × 2000 分辨率下开启低特效依然可以保持 50 到 60 帧,而《暗黑破坏神 3》在同样的分辨率下则是差不多在 30 帧左右。不过,在这样的配置下开启如此之高的分辨率完全是作死行为。即使是在我自己玩游戏的台式机,最多也只会开启 1080P 的分辨率然后再增加一些特效。

因此像《暗黑破坏神 3》这样的作品,当分辨率调整为 1920 × 1080 时,除了阴影效果为低外,其余均为最高画质也依然可以在大部分场景下跑出 60 帧的最高水准。


综合来看,Surface Book 在游戏方面的表现已经足够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了。只是我本身就有专门买来玩游戏的台式机,买 Surface Book 就没想过玩游戏。并且,我也不认为 Surface Book 是一部适合玩游戏的笔电。因为它的分辨率很奇葩,绝大多数游戏都不会支持 3:2 这样的比例,要么是 16:9 要么是 16:10,这就造成了一点,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并不是全屏的。

尽管如此,Surface Book 在游戏性能方面的表现依然是同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如果你想用 Surface Book 偶尔休闲一下,只要不是《量子破碎》或《全境封锁》这种配置要求对于台式机而言都有点变态的新作就行,基本上 2015 年的作品都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和特效来流畅运行,如果你对 Surface Book 上玩游戏的表现感兴趣,可以多看看网上(例如 Youtube)一些测试视频。

对了,Surface Book 的扬声器表现也不赖,足够你看视频和玩游戏时使用了。



Surface Book 的续航时间让你从此对 Windows 笔电刮目相看

Surface Book 在续航方面的表现已经获得了众多媒体的认可,其中 Core i5 版的续航是最理想的,在许多测试中它都有接近 14 个小时的续航。而 Core i7 版的续航则基本上和官方宣称的 12 小时接近。

当然,这个续航时间肯定是建立在较为轻度的使用。比如浏览网页、聊天等等,如果你用来运行一些大型软件,并且开启最高亮度,那么这个续航时间就要打上一些折扣。以我自己的使用习惯为例,如果是单独使用外接显示器的方式,那么即使用来运行大型软件,Surface Book 仍然可以毫无压力撑满一整个工作日。

而如果是使用屏幕并开启最高亮度运行大型软件,那么续航时间会稍显吃力,实际的表现可能差不多是在 7 到 8 小时左右。毕竟 Core i7 的续航本身就不如 Core i5 版,加上开启最高亮度,续航时间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前不久,我为了撰写这次的体验文而特意测试了 Surface Book 的续航,使用 Chrome 浏览网页和输入文字、聊聊天,亮度采用系统设定的 “建议的亮度” 为准,结果用了两个半小时才耗了 20% 的电量,这在我过去使用的 Windows 笔电里是从未有过的表现,简直是好得有点不可思议。

话说回来,Surface Book 的续航能力确实是在这几个月的使用时间里,从未有过一次让我为它感到担忧,以至于我甚至都忽略了它在续航上的优秀表现。



Windows Hello:刷脸解锁的体验如此美妙

指纹解锁是现在智能手机普遍在使用的一种安全保护机制,而 Surface Book 则不同,它是使用虹膜扫描的方式来达到解锁设备的目的。与指纹解锁相比,虹膜识别的效率在笔电上可就方便得多了。现在,我每一天到了办公室从背包里掏出 Surface Book,开盖然后等着刷脸,这个过程比你输入密码或者绘入图案等要效率得多,因为你根本就不需要去触摸某个按键或者进行输入,系统会在你开完机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完成虹膜扫描并准备进入桌面,而你什么都不用干。


目前搭载 Windows Hello 的设备并不多,而我已经彻底离不开如此美妙的体验。反观在 Lumia 950 上,Windows Hello 却受到了限制,毕竟手持设备和笔电始终有很大的区别。

Windows Hello 与指纹解锁不同,它是可以不断通过提升识别能力来加快解锁的速度。因为是使用虹膜识别,即使是戴着眼镜或处于全黑暗的场景下,它也依然没有任何扫描的障碍,仅仅只是对角度和距离有一些要求。这也是为什么 Lumia 950 上的体验很糟糕,因为我们握持手机时很难确保角度和距离是固定在某个范围内。而 Surface Book 的虹膜识别范围是相当广阔,只要是在正常的距离内它都能快速完成扫描过程。



Surface Book 曾经有过一些让人困扰的小问题

我们谈到了一些美妙的地方,接着来看看 Surface Book 曾经存在的不足。为什么说是 “曾经” 呢?因为这些问题都被修复了,但是我认为仍然有必要去分享这点,因为你可能已经在这之前看了许多几个月前的体验文,它并不能代表 Surface Book 现在的表现,它已经不是一款被某些小问题缠身的设备。

最开始,Surface Book 存在睡眠发热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年 2 月的固件得到了解决,但是 2 月的固件更新后,Windows Hello 却出现了 BUG,导致虹膜扫描功能常常会出现没有开启所以无法刷脸的情况,只能输入我设定的 PIN 码。同时,Surface Book 还曾经存在一个分离时有蓝屏几率的问题。不过 4 月份的固件更新推送后,上述提到的这些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


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没多久后,5 月份的固件更新也推送了,依然是一系列的驱动更新,在核心功能体验上,Surface Book 已经极为稳定,相信也会越来越好。

不过,Surface Book 并不是完全没有缺陷,只是我发现似乎就剩下 USB 接口的供电是存在问题的,在这点我很难准确的描述这是什么样的问题造成,它具体的表现是:

我购买 Surface Book 没多久后,那时还没选购蓝牙鼠标,一开始是使用一套微软的人体工程学键鼠搭配 DELL 显示器使用,当它的两个 USB 接口的其中一个插了无线接收器时,如果我再插一个硬盘或 U 盘,那么就会发现鼠标已经出现了信号的延迟,这种感受非常明显。


而当我把鼠标移到更接近无线接收器的位置时,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这说明 USB 口的供电应该是存在问题。后来我换成了罗技的 MX Anywhere2 使用蓝牙连接后,这种现象基本上就消失了。

另外,Surface Book 的两个 USB 口设计得非常紧凑,这无疑是非常愚蠢的,它直接导致了某些奇形怪状的 U 盘插入后你就没有办法再插别的设备。合理的设计应该是左右两侧各留一个 USB 接口,这才能避免冲突。



终极的 Windows 笔电才刚刚上路

再完美的数码产品都能变得更好,Surface Book 也不例外,而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目前表现最好的笔记本电脑之一。在这一次的体验文中,我花了大量的篇幅来反复讲述 Surface Book 在各个核心功能点上优秀的表现。

不是每一款笔电都能做到如此之高的完成度,尽管仍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足够好了。而我们也完全可以预料得到下一代的 Surface Book 早晚都会降临,正如一年一次更新的 Surface Pro 系列一样。

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Surface Book 并不是非常便携,虽然它可以分离,并且平板部分非常轻巧,但是随着工艺的改进,处理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不断变得先进,下一代的 Surface Book 无疑将会变得更加轻薄的同时,在续航、性能方面有着更进一步的提升。


再比如它的 PCIe 固态硬盘,256GB 版读取速度达到 1.5GB 每秒,而写入速度却只有 300MB 每秒,作为一款如此昂贵的旗舰笔电,微软在选择固态硬盘上还是不够厚道,即使这个读写速度表现已经完全足够日常使用,但是微软应该在下一代产品中选用更加旗舰级的固态硬盘。

另外就是屏幕比例的问题,Surface Book 和 Surface Pro 一样是采用 3:2 的屏幕比例。以 Surface Pro 为例,作为平板它采用 3:2 的屏幕比例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样会更加适合浏览阅读和设计,然而 Surface Book 并不是一款平板电脑,这样的屏幕比例对于看视频和玩游戏来讲真的不合适,它理应考虑到更多使用场景。作为一款笔电,Surface Book 的屏幕比例如果是 16:9 或 16:10 相信会更加合适,因此个人希望下一代产品真的会采用 3840 × 2160 的分辨率。


最后是关于 USB 接口,前面说到了关于供电方面以及设计上的问题,下一代产品它必须得像一些 Windows 笔电一样,使用 Type-C 接口以及 THUNDERBOLT 3 接口才行,尤其是后者,它可以增强设备本身的扩展性,比如雷蛇之前公布的 Razer Core 就是一款使用 THUNDERBOLT 3 接口的显卡扩展坞,让笔电可以获得台式机的显卡性能。

无论如何,我们在未来肯定会遇见更好的 Surface Book,这对于任何电子产品来讲都是如此,新一代的往往都会比上一代更好,特别是笔记本电脑。而这一代的 Surface Book 尽管是第一部作品,但是微软在 Surface 品牌上多年的积累使得它的完成度极高,完全不同于当年 Surface Pro 第一代产品。

那么,微软为何要打造如此终极的 Windows 笔电?

如果你经常关注 Windows 生态你会发现,微软现在跑得比以往任何时候还要快,而且动作非常大胆。例如他们开始将 XBOX One 上那些 AAA 级的顶尖游戏同时带到 Windows 10 应用商店,前不久以免费游戏形式登场的《Forza 6:APEX》就是极佳的代表,微软已经在逐步将 “游戏即服务” 的战略渗透到旗下的每一个平台中。

在其它领域方面,微软也逐渐靠设备来提升自家服务的影响力,XBOX 品牌就自然不用多说了。看看 Surface 系列,每一部都是随机附带一支 Surface Pen,在 Windows 10 即将到来的周年更新里,前文提到的 Windows Ink 将让触摸笔设备在 Windows 10 上拥有更加优秀的表现,这些都在展示着微软在生产力领域所探索出的成果。


可以这么说,微软从未如此重视软硬件的高度统一。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Surface 的出现,它让微软拥有了专属的生产力设备,在 Windows 10 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特性都是专为 Surface 这样的设备而量身定制优化。随着这种现象出现,过去 OEM 为主导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 Windows 阵营事实上是微软带着 OEM 前进,而微软官方也多次强调他们的本意是不希望和 OEM 成为竞争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 Surface 品牌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靠性价比去推动市场,像 Surface Book,它高昂的价格带来了终极的体验,而现在的 OEM 品牌们几乎很少有会这么去做的,但是我们都知道,Apple 一直在那里。

Windows 10 即服务,XBOX 也是服务,而承载服务的便是像 Surface 这样优秀的设备。过去没有 Surface 的时代,OEM 们多数都是不思进取,这无疑给了 Apple 等品牌机会,这不是好事。

就像文章里提到的许多 Surface Book 的终极体验,例如屏幕表现、续航、触控板等,这些无一曾经都是 Windows 笔电的短板,这些短板给人造成了一种 Windows 设备体验不如 MacBook 的印象,而今天,Surface Book 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这并不是 Windows 的问题。

而试图统一一切设备的 Windows 10,正在不断变得更好。未来,说不定我们是戴着某一代的 HoloLens 在进行工作,这无疑将是非常有趣的,不是吗?

好戏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

发表评论

*

* (保密)

Ctrl+Enter 快捷回复